电子展|浅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首页 > 行业 >
电子展|浅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返回
电子展|浅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 2023-04-17
浏览次数: 976

电子展表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伴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以及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技术的加速演进,智能网联汽车逐渐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方向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以下是关于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相关内容:

(一)市场规模:持续发展壮大,“十四五”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类互联网行业巨头的不断涌入,智能汽车领域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高地,我国智能汽车行业也逐渐进入发展的黄金期。根据赛迪顾问数据,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由2019年1656.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005.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55.52%,产业发展呈高速增长态势。在5G商用加速落地、车辆电动化转型全面推进等因素驱动下,预计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二)区域分布:全国遍地开花,长三角地区成重要项目集聚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有50多个城市级车联网试点示范其中,工信部、交通部、住建部、发改委等国家部委推进的示范点达40余个。从区域分布来看,目前,全国近30个省份落地了智能网联测试示范项目,基本覆盖全部一线和大部分新一线城市,辐射网络初步建立。其中,长三角地区是智能网联示范项目总量最为突出、重大项目最为集中的区域;上海(4个)、江苏(4个)、广东(4个)、北京(3个)、重庆(3个)是国家层面推进智能网联示范建设的重点省份;无锡(2个)、长沙(2个)、武汉(3个)、广州(3个)、成都(2个)是国家层面推进智能网联示范建设的重点城市。

(三)市场竞争:参与主体众多,互联网企业跨界进行密集布局

电子展认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较为复杂,市场参与者众多,涉及汽车主机厂、零部件企业、ICT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其中,汽车主机厂围绕整合软硬件、功能及生态服务商等各方参与者,完成从整车制造到长期出行服务的交付;互联网企业拥有软件、数据和地图等优势资源,持续挖掘“人、车、生活”应用场景,打造互联网服务生态。

(四)自动驾驶:未越过分水岭,整体正处于L2向L3转变阶段

得益于硬件平台和软件算法逐步成熟,自动驾驶逐步由L2向L2+、L3过渡,汽车智能化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据统计,2022年我国在售新车L2和L3的渗透率分别为35%和9%,预计2023年将达到51%和20%。但受技术、法规等制约,目前L3级别仍未能大规模量产落地,仅搭载在小批量车型之上,或在L2+的车上体现部分L3级别功能。“十四五”时期将会是国内自动驾驶市场发展的关键阶段,根据发改委、网信办、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2025年实现L2级自动驾驶规模化生产,L3级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因此,当前自动驾驶尚未越过L3“分水岭”,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随着政策环境的进一步放开,以及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车辆有望加快进入市场。

(五)车路协同:稳步有序推进,示范区、先导区双重动力加持

2015年6月,工信部批准同意在上海建设国内首个国家级的“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目前,全国已建立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设立江苏无锡、天津、湖南长沙、重庆4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有力支撑“人-车-路-云-网-图”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

电子展表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加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其中,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着重探索网络部署、路侧单元和车载终端的架设、装配,并进行大规模试点验证,形成规模化应用,其一期项目已建设完成,目前在探索二期的商用化、可落地场景。湖南(长沙)车联网先导区立足“双100”(100公里智慧高速公路和100公里城市智慧开放道路)目标构建C-V2X网络,优先推动公交、出租等公共服务车辆应用场景创新,取得了阶段性进展。